top
top
“社团透视”系列报道:文体类社团的超越梦想之路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09-05-21
作者:仇晓静 王腾 刘晓华
编辑:xiaolong

采写/记者 仇晓静 王腾 刘晓华

相对于其他社团而言,占我校社团总数35%的文体类社团更多的扮演着丰富课余生活的角色。由于其社团性质,生存已经不是问题,但是如何摆脱“吹拉弹唱”的固有印象、创出社团特色,摆在了文体类社团面前。

发展瓶颈:活动单一,资金缺乏

2001年成立的武术协会在8年的发展中“逐步有了起色。”去年5月接手武协的现任会长郭建侃介绍,武协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武术爱好者可以找到自己的一片空间。“假如没有武协,爱好武术的人,他们去哪里?”

武协的招牌活动就是对协会内部人员每周进行的培训,但是培训需要的教练需要外聘,“由于社团规模的问题,我们无法得到更多的赞助。”

与武协一样,2007年成立的街舞社也开设了很多针对内部社员的训练,但是没有自身的品牌活动。“因为大家都倾向于看跳舞,而不是自己去跳。因此最能让大家感受到街舞魅力的舞会是搞不起来的。”

1986年成立的篮球协会,几乎是伴着中青院成长的,22年来,篮协依旧活跃在文体类社团的最前沿,团队内拥有20多位国家二级裁判的队伍可以算得上专业。但是篮协的进一步发展似乎也到了一个瓶颈,无法再拓展。文体类社团的活动大多是针对某一类运动或项目展开,因此活动对象也总是特定的群体,规模受到限制似乎是无法避免的。

更多的同学在选择文体类社团会考虑,“这项运动或者活动我没有特长,能够参与进去吗?”街舞社社长认为街舞这项能够张扬年轻人青春的活动,是需要大家的行动而不是观望。“我们想要能够调动大家气氛的人,大家一起high起来。”

除了活动人群范围狭小、难以创办品牌特色活动外,资金问题也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文体类社团的性质决定了他们有义务要对会员进行培训和举办各类活动,而这些都不是仅凭一腔热情就能完成的。街舞社社长首先我们列出了一笔清单:每周六上午租学校体育馆的费用一学期大约要100多元,请老师讲课一学期下来要400元,这样就已经用完了学期开始的会费,如果再要举办其他活动,就捉襟见肘了。

“合纵连横”,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

在困难面前,文体类社团纷纷寻求“突围”。

为解决资金问题,篮协举办活动时开动脑筋,积极寻求外援,于是我们看到了“佳得乐”这样的名企赞助。

街舞社也把目光投向校外。将社团冠名给某个合适企业,成为了他们获得资金的备选方案。在他们的计划中,还可以通过将会员送到固定的地方进行训练,培养一部分街舞人才,然后靠演出来收集资金。

武术协会同样也选择了和公司合作。“由于跆拳道需要请专业教练,我们和提供教练的公司达成了长期合作的意向,他们亏本提供教练但同时借我们社团在学校开发市场。”

为了突破小小中青院的局限,协会也在积极“合纵连横”,以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篮协会长提出了建立二十所高校联盟的建议。他认为,建立高校联盟,一可以进一步规范高校篮球比赛,由我校前去讲解或是交流篮球裁判或赛制等方面的知识,统一比赛时间,以便进行高校交流赛;二是多个高校社团联合起来影响力要大很多,这样拉校外赞助会容易一些。

成立“汗水俱乐部”是我校四个体育类社团(体育舞蹈协会、武术协会、健身协会、街舞社)共同的构想和策划,这个俱乐部的性质是四个社团的下属组织,加入其中任何一个社团,可以同时享受到其他三个社团的训练和课程,这样就实现了资源共享,也是一个很好的扩大社团知名度的方法。

有了这么多创意和想法,文体类社团的负责人们对社团前景还是持乐观态度。武协会长说;“尽管现在管理上还比较松散,但我们的目标是达到和社会上发展较好的商业性质武馆一样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