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社团透视”系列报道:穿过90年时光看当今大学生社团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09-06-02
作者:邱晨辉 刘一婷 茅乃蓉
编辑:xiaolong

采写/记者 邱晨辉 刘一婷 茅乃蓉

为期一个多月的社团文化节落下了帷幕,我校众多社团在这个平台上精彩亮相,活跃了校园文化,增长了学生才干。社团,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必修课”。翻看历史,社团不单是当代大学校园的产物,早在90年前的五四时期,社团就已经风靡。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曲广华先生在论文《五四时期社团的整体特征——从与戊戌学会之比较谈起》中提到,当时社团林立、异彩纷呈,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当时的社团表现出三个方面的整体特征:思想性鲜明,宗旨趋同;社团成员成分单一,队伍纯洁;活动方式趋于一致性,即出版刊物,进行思想宣传。

时间走过90年,社会环境、青年人的兴趣追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为群众性团体组织的大学校园社团又呈现出怎样的不同?

社团功能从重在社会参与向校园文化建设转变

与五四时期相比,今天的大学社团形式更加多样,类型更加丰富,功能也有所变化。

目前,我校学生社团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研究学术问题、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型社团,又有文学艺术、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兴趣爱好型社团,还有一些社团则更加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比如兼职者之家等。

结合我校社团的现状,青少系刘卫兵老师认为,与五四时期相比,现在的学生社团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成立动机多元化,活动内容多样化,从学术问题到业余爱好,以及关注三农、志愿服务、兼职服务都有涉及。二是社团活动空间社会化,一些社团部分活动经费来自社会团体,一些社团如青志协、健言社、西部之窗等的活动走出校门,与相关社会单位联合举行。三是活动种类多元化,讲座、联欢已不再是社团活动的唯一选项,更多的学生社团走出“象牙塔”,走入社会、服务社会,支教等公益活动都获得了大学生的支持和热情参与。

的确,纵观我校社团,从填补社团种类盲区的首个女生社团惠心社,到只是因为兴趣而成立的纯音乐社团MIRACLE音乐联盟,从顺应大学生就业形势成立的兼职者之家,到立志志愿公益服务的青志协,每个社团的成立初衷都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别。

社团多元化不能说明大学生不关心国家大事

“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形式上来对比五四时期的社团和现在社团创办动机的不同,更不能从动机的变迁总结出今天的大学生不关心国家大事了。”刘卫兵老师说。

据他介绍,社团可分为亲社会、非社会、反社会三种类型。五四时期的社团多属于反社会型,以反帝反封为己任,政治参与性的社团居多,立意很高,创办时大都有着庞杂的思想体系,仅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就有工团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思想流派。

而如今,社会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团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活的一种必要补充,成为了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拓展。作为一个社团,它本身就是共同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而构成的一个“同好群体”,兴趣爱好不同,关注点不同,自然就会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追求,今天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有了转变,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代青年都有适应社会变化的独特表达方式。”

如今,大学生社团更愿意用一种公益的、务实的、着眼于小处的方式来体现自己对社会对民生的关注。比如,我校西部之窗协会就用一系列活动来关心校内的后勤员工,青志协则用为社区老人的陪伴服务来体现自己的志愿精神。

当代大学生社团应树立并坚持自己的理念

老师同时也指出,现在的大学生社团在创办时确实也存在问题,比如海选似的扩大自己的规模,只重视宣传和影响力,而忽视了创办社团的内涵和真正的目的。他说,现在的大学已经没有多少精英社团了,像北大的爱心社和耶鲁大学的骷髅社这样优秀的、历史悠久的社团已经很少了。

他认为,在内部建设上,成立社团时就要树立一个明确的理念,并坚持这个理念,理念是一个社团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在外部活动上,社团要有品牌积累意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能只依靠社团的规模,活动的数量不是最重要的,质量才是一个社团实力的真正体现。

他建议,社团的活动不一定只有学生可以参加,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周边资源,包括校外同学、朋友,老师以及各种活跃的社会要素,借八面来风,展自身才华;社团干部要有朴素的工作作风,要强化对成员的服务意识,举办的活动要有分类,只有针对性的活动才能给每个成员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要让每个参与活动的同学都能够有所收获。

“今天的年轻人并不比五四时期的差,各有各的优缺点,就民主、科学的实践能力而言,甚至超过了五四青年,我们要做的是立足今天,以大学社团为桥梁,模拟未来社会的复杂关系,弥补社会经验的不足,不做成人社会的守业者,争做未来社会的创业者。”刘卫兵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