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赵雷:恪尽职守 追求卓越
“身边中青人”系列报道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4-03-06
作者:朱玉
编辑:赵桂宁

【编者按】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中青梦的实现也需要每个中青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个小小的校园里,学生、教师、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用他们的点滴力量助力着中青的成长与壮大,用他们立足本职做好本职的行动表达着爱校之情、荣校之心、强校之志。新闻中心推出“我的中青梦”之“身边中青人”系列报道,带领读者走近那些在我们身边默默付出的中青人。

文/记者 朱玉

 

 

认真踏实,他参加工作的近三千个日日夜夜,从不懈怠;精益求精,他完成的每一项任务,从不让人失望;学无止境,他不断向学术高峰攀登,在职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

赵雷, 2005年硕士毕业来我校规划与评估处(原教学评估处)工作,至今已近9个年头。

桌面收拾得一丝不苟,工作需要的资料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电脑屏幕上则铺满了表格、文档,赵雷的办公室十分干净整洁。记者刚坐一会儿,恰巧有学生打错电话到办公室,赵雷耐心地弄清其事情原委并细心地告诉学生解决的办法。“事情很重要,别耽误了。”“好!谢谢老师!”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他倒更像一个亲切的大哥哥。

“我们的工作非常重要”

得知记者来意,赵雷说的第一句话是“尽量多写工作,少写个人”,“借这次采访的机会多介绍一下我们部门的工作和在学校所处位置。我们的工作主要在 ‘幕后’,不易被大家知道,但非常重要,它关系着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来校工作不久,赵雷便专职投入到学校迎接教育部水平评估的紧张筹备中去,承担了评估材料的准备、自评报告的起草、专家联络员等重要工作,成为学校评建办公室的一员。2007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评估反馈会上,专家组高度评价了我校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认为“学校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注重发挥教学专家督导组的作用,质量监控措施得力,运行良好。”这“优秀”的成绩得来不易,为了使评估材料更充分详实,赵雷常常加班到深夜。

迎评结束后,赵雷重新回到部门工作,在工作中逐渐对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在中青院,规划与评估处、专家督导组和高等教育研究所这三个机构是三位一体的。从工作内容来看,无论是规划、督导还是评估,都离不开高教研究,高教研究是做好其它工作的基础。在刚来校工作的时候,由于人员等方面的局限,高教所可以说是比较“虚”的:部门在高教研究方面投入的较少,没有专业人员,相关的工作几乎没怎么开展。如何真正发挥高教研究的基础作用,使高教研究所成为学校的“参谋”和“助手”,为学校发展服务,帮助领导决策?这成为赵雷工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高教所要做‘实’,有为才能有位。一定要把工作先做出来。”基于这样的思考,在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赵雷从最基础的资料入手,先后组织编辑了《高教研究》、《高教信息参考》等刊物,围绕学校的重点工作,开展信息搜集和专题研究,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特别是在部门增加新的规划职能之后,高教所围绕学校共建、协同创新、大学章程等重点工作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学校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为全国较早设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工作一直是我校的特色和优势。为了继续保持和发扬学校的这种优势,赵雷和同事一起在历任部门领导的带领下,不断加强对部门工作的研究和改革,努力使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趋于完善。近几年,赵雷与同事一起围绕“网络教学评估”、“评估指标体系的改进”、“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等主题,先后申请学校和教改立项课题3项。这些课题均来自于部门工作实践,研究成果又极大推动了部门工作质量的提高。目前,规划与评估处已经基本建立了以分类评估为主的课堂教学评估质量体系,建立了以一个学年为单元、一位专家负责一个教学部门的“专家一对一”教学督导模式,建立了多元多向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不仅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武汉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兄弟高校也先后来学校交流和学习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工作。

由于表现出色、成绩突出,赵雷于2007、2012年度被评为我校的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教育管理者,提高科研能力是根本”

从入校工作以来,赵雷多次参与学校的重大工作。按他的话来说就是:“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2008年,赵雷被抽调进入校庆60周年工作办公室工作,承担了校庆工作方案、题词贺信等文案的起草工作;2009年,他被抽调入学校岗位设置管理与改革调研小组,承担了改革方案、实施细则等各类文件的起草工作;2011年,他被借调到团中央少年部,参与少先队学科建设的有关工作;2012年,他参与学校章程草案的研究、起草工作。目前,他仍然同时参与着学校章程草案的修改、思政评估等学校的重点工作。

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中,赵雷2008年在职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2011年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不被纷繁的工作湮没,在自己感兴趣领域有所收获,并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这是赵雷考博的原因。他说:“作为教育管理者,提高科研能力是根本。工作要做好、做精必须开展科学研究。”他认为这样才能将“智囊”作用发挥到极致,更好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工作固定、常规不易取得成绩与认可,容易产生倦怠;而找到自己人生目标和兴趣点,才能获得强大的动力。”提及考博的动力,赵雷说,“趁精力旺盛,一鼓作气克服惰性、惯性,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当然,痛苦是难免的,痛苦是能力的边界嘛。”通过考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以此作为突破口,获得科研能力的进步,这不但提高了自身能力,也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正如华中科技大学老校长、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朱九思先生所说:‘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同样,科研也应该走在教学管理的前面。”他觉得,在管理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进而通过研究解决问题,让科研与管理相互促进,让兴趣与工作紧密结合,这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获得工作的成就感,仅仅安于现状是不能将工作做到“优异”的。

赵雷提到考博期间领导、同事对自己的帮助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们的团队氛围特别好,大家都特别支持我读博,尤其是领导,一直在给予肯定与帮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别人。”

围绕工作实践和专业所长,赵雷先后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并以第一作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在《中国青年研究》、《中国特殊教育》、《教育与职业》、《心理科学进展》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校级科研课题多项。

赵雷说:“记得我的博士导师说过,‘人的一生都是在经营别人对你的期待’,但凡交给我的工作,我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做精,不负所托。现在正值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将通过我的努力为学校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