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张传慧: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有的样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期:2023-09-26
作者:张传慧
编辑:梅轶竹


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有的样子

张传慧

  我们常说,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时代的精神就是青年的精神。什么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有的样子?

  首先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100多年前。有这样一位大学教师,每月拿到几百块大洋的薪水,在当时足以养活四五十人,几个月的工资就可以在北京买一套不错的四合院。但他在北京生活了10年,一处房产也没有;他将大部分工资都用到了革命事业,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选择了“为庶民求解放”的道路,并为此牺牲生命。他,就是革命先驱李大钊。

  当年像李大钊一样,工资优厚、不缺吃喝,但坚定投身革命的先进青年还有很多,比如青年时期的朱德,他在滇军任职期间,月饷有1000块大洋,但他却义无反顾地抛弃高官厚禄投身革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崇高的信仰。目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他们立志要改变这种现状。个人的安逸富足不是他们的追求,他们的情怀与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他们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始终践行崇高的理想。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希望大学生们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成长为胸怀远大理想的有志青年。

  接着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1935年。在校学习本应是学生的天职,但由于日本侵略者策动了“华北五省自治”,整个华北地区形同沦陷,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深深刺痛了青年学生的心灵,他们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书桌”的呐喊。1935年12月9日,在以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北平学联的组织动员下,1万余名学生主动担负起抗日救亡的时代责任,举行了大规模的请愿示威游行。虽然遭到了国民党军警的镇压,有30多名学生被捕,100多名学生受伤,但他们并未退缩、就此停止。在强烈的历史责任与担当的驱使下,北平学生和市民一共两万多人,在一周之后举行了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收复东北失地。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同样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的热烈响应。可以说,“一二·九”运动是青年学生被压抑的爱国热情的一次集中释放,是主动担当时代责任与使命的生动写照,不仅点燃了民众胸中的爱国激情,更有力促进了全国抗战高潮的到来。

  时代呼唤担当,“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面对前进道路上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尤其需要大学生们发扬担当精神、增强担当意识,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勇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接下来让我们把视线转移到20世纪60年代。说到“木兰围场”,可能大家都会联想到水草丰沛、鸟兽繁多的景象。但是在清朝晚期,山林植被遭受大规模砍伐破坏,作为“木兰围场”一部分的塞罕坝,逐渐退化为不毛沙地。为了阻挡沙源、涵养水源,1962年,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青年集结到了塞罕坝,拉开了艰苦卓绝的高寒沙地造林工程的大幕。当时塞罕坝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一年一场风,年始到年终”。大家缺屋少粮,住的是窝棚和草坯房,风雪一刮就像冰窖一般。由于缺乏经验,两年里种下的几千亩幼苗,最终成活率还不足8%。

  但这批年轻人痛定思痛,研究缘由,决定从头再来。最终,他们带着精心培育的落叶松幼苗挺进“马蹄坑”,使幼苗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尽管之后又遭遇过自然灾害,损失惨重,但他们不畏艰苦,一代又一代接力守护,创造了百万亩流沙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书写了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青春篇章。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当今大学生是沐浴着新时代阳光雨露成长起来的一代,但肯吃苦、能吃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可能在敲锣打鼓、轻轻松松中实现,新征程上必须要继续艰苦奋斗,以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最后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当前。今天,当我们享受着北斗导航为我们手机打车、点外卖提供的便利以及为国防事业带来的安全时,我们应当感谢的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30岁出头、持续奋斗26年的航天科技北斗团队。

  面对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与打压,3个20多岁的小伙子不顾任务艰巨、条件艰苦、经费有限,在10平方米的仓库里率先进行北斗核心难题的科研攻关;为了测试恶劣天气对卫星的影响,瘦弱的女研究员长期背着十几斤重的设备,在零下40多度的东北野外工作。正是因为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北斗人有着不服输的骨气、拼命干的勇气,始终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奋勇攀登,才实现了自主导航、星间链路等一大批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关键器部件的100%国产化。从1994年北斗立项,到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再到2020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完成,北斗团队,一路筚路蓝缕、筑梦追星,他们用艰辛探索、赓续奋斗实现了对国内导航应用定位的全面主导,打破了美国GPS的垄断,撑起了国人的脊梁。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也更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路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大学生要把持续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强化精神素养、练就过硬本领,努力锻造成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把奋斗的足迹印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殷切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既是党对青年一代发出的伟大号召,更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有的样子。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希望大学生自觉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茁壮成长,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发扬吃苦精神、保持奋斗激情,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书写壮丽青春篇章!

  (作者系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

  (转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09月26日 大思政周刊)